
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振林街道槐树池村,只见道路整洁、房屋俨然、绿树成行、鲜花作伴,老年人在游园里聊着家常,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打闹……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画卷跃然眼前。
“这几年,俺村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越变越好。”谈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杨庆刚满脸自豪。
2023年以来,振林街道以“党建红”抓布局打底色、“生态绿”绘新颜提亮色、“产业金”强带动融特色,“三色妙笔”奋力绘就乡村振兴“新画卷”。
党建领航,抓布局打底色,全心全意“为民”。“乡村振兴,我来助力!”在振林街道刘家街村,几位身着志愿服的党员干部在捡拾绿化带内的垃圾杂物。在村里的小路上,另一位老党员正在修剪花草,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
“振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,结合‘全科网格+党员联户’,聚焦服务群众‘最后一米’,探索创新五个‘1+1’工作模式,实现1名党员结对1个村民小组或联系服务10户群众,形成‘人人头上有责任,个个肩上有任务’的干事创业氛围。”振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菁华说。
槐树池村铺设沥青后的街巷道路 李林临/摄
同时,8个行政村还组建了红白理事小组、道德评议小组、环境卫生评比小组、志愿关爱帮扶小组等各类群众自治组织,并定期组织开展“五美庭院”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等先进典型评树活动,让“身边人”“身边事”推动形成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,让农村成为文明向上的精神家园。
槐树池村大运汽贸物流园 李林临/摄
生态扮靓“一抹绿”,绘新颜提亮色,环境优美“惠民”。开挖路面、铺设管道……近日,在振林街道二龙庙村大黄家庄自然村污水管网铺设现场,机器轰鸣声、切割破地声不绝于耳,工人们一边开挖埋设管道的地坑,一边在坑道内铺设管网。
“以前村里没有污水管道,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只能排到家门口,夏天容易滋生蚊虫,冬天还容易结冰打滑。”村民闫会吉站在自家门口开心地说,“污水管道铺好以后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污水横流的问题了,村里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。”
王家池村游园广场 张静/摄
振林街道以生活污水垃圾治理、村容村貌、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,因地制宜,分类施策,共铺设污水管网13750米、硬化路面8660平方米、铺设沥青62000平方米、改造墙体立面32500平方米、建设游园和停车场9个、安装太阳能路灯310盏、拆除残垣断壁10座、清除垃圾杂物15800处。振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东明说:“今年还计划在钱家庄、方家庄、大黄家庄等自然村铺设污水管网9000米,目前已铺设2500米。”
产业赋能“一抹金”,强带动融特色,经济发展“富民”。“村里给我安排了二级环卫公益性岗位,再加上合作社流转土地和务工收入,年总收入有6万多元。”槐树池村村民吕风英开心地说。
李庄村李庄综合大市场 常继航/摄
振林街道将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发力点,在盘活集体资产上下功夫,在打造“一村一品”上作文章,8个行政村通过发展集体合作社、仓储物流、门面租赁、乡脉经济等项目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开启乡村振兴“金钥匙”。目前,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。
“槐树池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,以‘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’的模式,带领广大群众发展苹果树、李树、花椒树和冬桃等特色种植,在为群众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,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。”槐树池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广青说。
村美民富产业兴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振林街道的一个个村庄正在经历华丽蜕变,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美丽乡村正在加速形成,生态美、文化兴、产业强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…… (作者:侯宪丽)